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今天我想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结构性潜能和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22-01-15 20:58   阅读量:15332   

2021年12月28日—29日,由新华网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人文清华承办的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格局新优势 新篇章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刘世锦认为,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增长,必须深入挖掘宏观经济的结构性潜能,依靠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大翅膀赋能的框架方针稳步推进

今天我想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结构性潜能和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大家作一个交流

以下为演讲摘录:

今天我想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特别是结构性潜能和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和大家作一个交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对2022年的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我想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把目前的经济形势再作一些分析

应该说我们2021年以来,前三季度确切地说是1月到8月总体上保持了经济恢复的态势,但是三季度以后一部分指标是明显回落,GDP在三季度的增速是4.9%从三大需求的态势看,四季度的增速有可能是低于4%的,这个应该说低于预期,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我觉得对形势的分析实事求是,没有回避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中央经济作会议是这样来进行描述的,或者是来讲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是:经济发展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长规划,硬措施,软着陆

下一步到底怎么办。

要想解决问题,立足点放在哪里很重要伴随着疫情逐步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宏观政策也会有相应的调整以前我们常说,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但是这个弯还是要转,而且要转好弯货币政策也会逐步回到比较正常的状态正常的状态是什么就是要相机抉择,比如最近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降准就是对目前经济下行的正常反应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此外,宏观经济还面临一些结构性矛盾,以及在双碳目标落实过程中,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面对上述挑战,我建议采取长规划,硬措施,软着陆的办法

第一,长规划要给出一个适当长的时间,明确目标和任务,同时也要提前给出一个明确的预期和缓冲纠错的空间

第二,硬措施就是给出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市场纪律,不能动摇和退让,这也是预期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三,追求的目标和结果是软着陆,也就是以较小代价实现目标,不至于动摇大局。2022年宏观经济一方面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各方面增长表现将逐步回归常态。

宏观政策主要是解决短期稳定和平衡的问题,对它的作用也不能高估中国目前经济基数很大,实现新的增长不是件容易的事,下一步中国经济要实现稳增长,我认为,和短期宏观政策相比,更应该关注结构性潜能的增长动能因为中国无论是过去的高速增长还是近些年的中速增长,动力主要来自结构性潜能

什么是结构性潜能。

结构性潜能是指中国作为后发经济体在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潜能简单说,中国的人均GDP目前是1万美元左右,发达国家多是3万美元,美国超过6万美元,这中间的差距就是我国的结构性潜能如果说发达经济体是一个熟透的苹果,那么中国这只苹果现在只成熟了一半,需要把尚未成熟的潜能挖掘出来如果一定要对中国的增长潜能做排序,我认为结构性潜能是第一位,宏观政策是第二位甚至是第三位的

我们提出了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龙头,为中国经济下一步中高速增长打开经济动能上和物理上的空间经测算,这个领域所提供的经济增长潜能在未来五到十年,甚至十五年会占到70%—80%3是指实体经济需要补齐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的短板,我们称之为新的三大短板2是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两个新动能,这不仅是中国也是全球性的动能,被欧盟称为疫后复苏的两大支柱所以,把结构性潜能概括一下,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大翅膀赋能

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房地产一直是一个支柱性产业但是房地产的历史需求峰值大概在几年前就出现了旧动能在逐步降低,急需新动能补上去因此,现在是结构性潜能框架转换时期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有效融合

谈及数字经济,特别要关注数字化实体经济的概念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从生产力的标准来讲,需要关注数字化实体经济在一些行业,比如生产和流通领域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具有数字技术直接介入实体经济过程,重资产,就业人数多,供应链优化布局等特点,从而显著提高了生产力,形成了比较强的竞争优势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并非简单地回到传统的实体经济,也并不仅仅是重视发展物质形态的生产事实上传统的实体经济已经大量过剩,再增加供给也未必有市场需求和竞争力因此,我们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实体经济,一种是传统竞争力已经下降,过剩严重的实体经济,另一种是数字化赋能,生产率大幅度提升的新实体经济我们面临的一个真实的挑战是,实现转型,把传统实体经济转化为数字化赋能以后生产力提升的新实体经济

关于数字化实体经济,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预计2022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左右,并呈现前低后高的运行态势。

第一,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要由消费到生产,从流通到制造近些年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分布于零售批发,社交媒体的领域,以面向个体为主或者说,集中于产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到达消费者的领域下一步的重点要逐步转向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戏,也才能实质性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第二,实体经济的数字化重心逐步转向人工智能打一个不大贴切的比喻,与实体经济相比较,互联网相当于通道,5G技术是其中的高铁,大数据是原材料,云平台相当于仓储,而人工智能则是机器设备其他技术主要是产生,运送,储存,连接数据,而人工智能则是用数据生产出信息量更大,更有价值的数据电商,社交媒体平台等初期主要是数据连接的产物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智能驾驶,算法推荐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显示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能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的应用,既可以表现为对生产能力配置的优化,也可以体现在对宏观经济,行业和具体产品市场运行的实时感知和预测决策,从而显著改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第三,实体经济数字化要摆正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把注意力放到制定规则,维护公平竞争,提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合理引导预期等方面,对具体技术路线不必过多干预,更多由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进程来解决监管要跟上数字技术发展的步伐,平衡好与创新的关系

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代表课题组发布了报告。

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我认为要加快实现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推动两个创新。刘元春表示,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但受基数因素和下半年复苏势头放缓影响,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

一是减碳不能单打一应该从中国现阶段国情出发,坚持降碳,减污,增绿,增长四位一体协同推进,这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区别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所以主要是碳减排的问题刚才讲到的几个方面我们都要抓,而且都要硬,不可偏废

二是不能运动式减碳要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是用绿色的技术替代传统的技术,是要减少碳排放,而不是降低生产速度和减少生产能力,更不是在不具备绿色技术供给的情况下人为打乱正常供求秩序过去讲破旧立新,是指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但在这次绿色转型中应该是新的不来,旧的不能去,这也是中央强调的先立后破所以,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绿色转型规律和市场规律,否则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三是减碳的指标要很讲究,不能错位实物量的指标,特别是实物量的数量指标,某个行业的产量包括能耗这类投入品的数量,如果把它作为或者实际上成为一种宏观考核和监管的指标,很容易造成资源配置扭曲,这也是过去为什么要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深层原因之一所以,还是要慎用少用行政性办法,多用经济性市场性办法,比如放开煤炭价格的办法更有利于企业以内在的动力节能减排

除此之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在绿色发展中市场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市场要不要,能不能在绿色发展中也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但目前客观来讲还不具备条件但是我认为过去绿色转型可能还是配角的时候,也可以用过去的办法来做但在双碳目标确定了以后,中国全面绿色转型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应该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而且是要起决定性的作用从长远来看,要特别重视做一些对绿色转型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比如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中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普遍地建立账户,碳账户,生态账户和绿色责任账户,以确定产权和责任建立账户首先要做碳核算和生态核算,核算是绿色转型的基础,无论是用行政性的办法还是市场性的办法,前期都要把账算清楚在碳核算和生态核算的基础上,再建立碳账户和生态账户,形成包括碳减排,常规污染物治理,生态修复和经济增长四位一体要素在内的各级政府,企业,个人在内的绿色责任账户,这样才能确定各个主体的减排责任所以,通过账户落实了产权和责任,各人自扫门前雪,这个世界就会很清洁应该鼓励各地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创新,通过绿色账户把国家的碳中和目标分解落地,使绿色转型能有一个扎实有效的实质性的进展

我们现在推动这个数字技术包括绿色发展,地方创新也很重要,应当鼓励各个地方企业和个人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一些自选动作,多一些试错的空间通过大量的探索,创新和试错,探索出适合各个地方,行业,企业的双碳落实方案,找到一些有效的管用的办法,形成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推进绿色转型扎实有效取得进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陈默    

推荐阅读

  •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山东正式商运投产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山东正式商运投产

  • 齐鲁师范学院与济宁市教育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齐鲁师范学院与济宁市教育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 氢能行业暖风来袭产业资本“氢”装上阵

    氢能行业暖风来袭产业资本“氢”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