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新闻检索:
topadl
topadr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中国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都是从排放端探讨如何减排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2-03-17 19:56   阅读量:12958   

提高固碳能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都是从排放端探讨如何减排

无论是减少在用化石能源的碳排放,还是研究非碳能源的替代,都是从排放端探讨如何减排要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在固碳端下功夫,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等项目和技术,去除必须排放的二氧化碳

充分利用陆地生态系统进行固碳是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

所谓固碳,也称固碳,是指增加除大气以外的碳库碳含量的措施碳封存可以封存多余的碳,防止其排放到大气中目前碳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物理碳汇和生物碳汇lasg的研究员陈可辛说,物理固碳是将二氧化碳长期储存在已开采的油气井,煤层和深海中生物固碳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以有机碳的形式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

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越来越关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生物碳封存被认为是缓解全球变暖最有希望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说:陆地生态系统通过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是减缓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最经济,可行,最环保的方式因此,如何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固碳能力,不仅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对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作用。要实现双碳目标,就要在固碳端下功夫,通过生态建设,土壤固碳,碳捕获,利用和封存等项目和技术,去除必须排放的二氧化碳。

那么,我国在这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说,中国陆地碳汇约56%来自生态工程建设相关的6个区域其中一些项目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lasg团队今年《自然》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固碳能力研究发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巨大的固碳能力主要来自于我国重要林区特别是西南林区的贡献,而我国东北林区夏季也有很强的固碳能力这也是中国近40年来恢复天然林植被,加强人工林培育的结果

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加强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认为在固碳过程中需要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效率,增加储存容量,降低成本同时,大部分利用场景也需要高浓度二氧化碳来提高利用转化率因此,捕集技术成为二氧化碳利用和储存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碳捕获与封存技术,主要是将捕获的二氧化碳以一定的方式运输到合适的地方封存,使其与大气隔离,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的排放,促进大气碳循环的再平衡但这项技术最大的问题是建设和运营成本高

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的一个新发展趋势,即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经过净化后投入新的生产过程,可以循环利用而不是简单的封存与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相比,它可以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再利用,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更加实用

从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到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

在碳中和的道路上,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化学过程,如岩石的化学风化,也可以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这在自然界中被称为碳捕获和储存技术。

比如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碱性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这些钙离子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在沉淀过程中会浸出形成碳酸钙沉淀丁仲礼说,中国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一自然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固碳过程

丁仲礼表示,虽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硅酸盐岩石风化等负排放技术在固碳减排方面潜力巨大,但这些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我们估计,森林将在2060年之前达到固碳的峰值,然后固碳的速度会降低因此,在碳汇高峰到来之前,最好不要简单地将其封存,这样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也不要想方设法利用二氧化碳

海洋碳储量可达到陆地的近20倍,大气的近50倍,应充分发挥海洋碳汇潜力。

除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海洋还具有吸收和隔离二氧化碳的功能。

据专家介绍,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其碳储量是陆地的近20倍,大气的50倍它也是气候的重要调节器全球范围内,以海岸植物的生物量为例,虽然仅为陆地植物生物量的0.05%,但年固碳量与陆地植物相当

在时间尺度上,与陆地生态系统中可储存数十年的碳相比,滨海湿地土壤中埋藏的有机碳和海水中溶解的惰性无机碳可储存数千年。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要在国家减排增汇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海洋碳汇潜力。

海藻床,红树林和盐沼是典型的碳储存专家研究发现,鱼类,大型藻类,贝类和微生物也有一定的固碳和储碳作用

但碳汇不等于碳储存,碳含量高不等于碳汇高。无论是减少在用化石能源的碳排放,还是研究非碳能源的替代,都是从排放端探讨如何减排。。

许多颗粒有机碳在沉降的过程中就会降解,到海底埋藏时已经严重衰减。

科研人员愈加关注提高海洋储碳的效率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焦念志带领团队,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这一海洋碳汇机制他们发现,海洋微型生物能够将活性溶解有机碳转化为惰性溶解有机碳,使得有机碳长期储存研究显示,微型生物碳泵对碳盐酸泵也有帮助

在不断加深对海洋碳汇机制的理解基础上,围绕高效利用海洋碳汇,科研人员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保护好三大海岸带生态系统,增加海草床面积,海草覆盖度,营造和修复红树林,保护盐沼湿地等,坚持实施海洋碳汇工程,推动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坚持陆海统筹,减排增汇焦念志介绍,我国很多河口,海岸由于被排放入过量氮,磷,造成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看似‘施肥’,浮游植物多,固碳量增加其实正好相反,在营养盐过量的环境中的有机碳容易被降解,有机物越多,细菌越繁盛,就把有机碳呼吸成二氧化碳释放出去了焦念志解释,只有维持适量的营养输入,谋求微型生物碳泵和生物泵的协同效应最大化,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前不久,深圳推出全国首个《海洋碳汇核算指南》,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完成了首宗海洋碳汇交易专家建议,除了从科学技术上探索提升海洋碳汇效率,还要尽快建立更加科学的海洋碳汇资源价值核算标准,探索建设更加规范的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本报记者 吴月辉 刘诗瑶 喻思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余梓阳    

推荐阅读

  •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山东正式商运投产

    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示范工程在山东正式商运投产

  • 齐鲁师范学院与济宁市教育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齐鲁师范学院与济宁市教育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 氢能行业暖风来袭产业资本“氢”装上阵

    氢能行业暖风来袭产业资本“氢”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