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最近几天出现的个别地方对本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出了碳指标管控要求,要求当地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风光电项目所含的碳指标权限归其所有,且使用,交易须经市政府同意,收益归项目所在地一事,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在新闻发布会上予以回应。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产生的减排量,国家已经出台相关的制度文件予以规范。通过开发统一的数据模型框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阿图尔·加恩及其同事,此次建立了一个开放获取数据库,以评估全球来自植物和动物性人类食品的温室气体排放(CO2,甲烷以及一氧化二氮)。
2012年中国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支持对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经核证后的减排量可进入市场交易,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还发挥了重要的抵销机制作用。
陆新明表示,生态环境部注意到近期个别地方出台文件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相关碳指标进行限制,项目收益归项目所在地所有。该数据库包括了大量农业活动,农产品(总计171种作物和16种动物性产品),以及2010年前后来自200余个国家的数据。
对此,需强调两点:第一,项目业主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地方政府无权对项目业主参与减排量交易的正当权益进行限制或收归己有,第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是全国性交易,地方不应该出台与国家有关政策相悖的地方保护政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